2011年2月26日

【台中】遊記:文化中心

2011/2/26 六 文化中心
  
  
  這星期,心情一直處於非常不穩定且複雜的狀態。主要是因為創作──自從《死亡的城市》完成之後,幾乎沒再寫過什麼,長久的休息不禁令人心煩;好不容易決定開啟新的長篇,卻因為種種原因而窒礙難行。
  
  於是,在星期六決定出門散散心,無論哪裡都好;外出總能使我心情豁然開朗,只要騎著腳踏車到處逛、吹吹風、看看城市,便令人滿足了。
  
  早上已經發了封簡訊給朋友,問她下午要不要一起出來逛逛?知道她上午有課,學校又禁手機,恐怕得等放學才能獲得答覆。由於在家等得不耐煩,做什麼事兒都沒幹勁,索性提早一個鐘頭出門。先出門,再想想去哪兒,等到放學了,直接至校門口去等等看,說不定能碰到人。

  但是,真的是太早出發,離學校放學還有一個鐘頭呢。腦中閃過好幾個選擇──逢甲大學?一中街?省圖?科博館?茉莉二手書店?卻沒有一個地點令我滿意。當時真是意興闌珊,什麼都不想做、什麼都不想看,就像灘爛泥,只會軟趴趴地躺在路邊。最後終於想到一個勉強可以接受,而且又可以在放學時趕回校門口的去處:
  
  文化中心。
  
  它就位在我們學校旁邊,是一棟不大的建築。最重要的功能是自修室,許多同學都會到此念書。印象中,文化中心的圖書館稍嫌蕭索,展覽、活動也沒有特別精彩,比我常去的科博館、國美館要簡單得多。
  
  只知道那裡有幾間藝廊,或許還值得一看,於是便去了。
  
  
  
  在停車場找個位置停好單車,便從後門進入文化中心。所幸這並非我第一次造訪,因此對整個空間並不陌生。一樓整體算是個廣場,有著傳統的白色牆面、以及磨石子地板,樸素的牆面還釘著最簡單的佈告欄。由於冬天沒開空調,只在幾個地點擺放電風扇。一種十分簡單的氣息瀰散於空中,就像每次回鄉下時,那種簡單而純樸的味道。很台灣。
  
  稍微逛了一下,發現些期刊室、兒童閱覽室、服務台等等,大致知道有什麼設施之後,便開始參觀眾多圖畫展覽。
  
  這次逛的主要是「大墩藝廊」,從(一)到(三)。
  
  藝廊動線感覺還不錯,參觀時,不會白走太多路,能很順地將畫作看過一遍。三不五時都會出現提醒標語,再再告知民眾參觀應注意事項,很貼心。由於藝廊是慢慢往上爬,所以不時會出現些短小的樓梯。不過一旁都會有無障礙措施,坡度很緩,旁邊有告示牌請使用者找員工協助。
  
  首先是「萬象生機.人文情境-林富源水墨創作展」,位於一樓。他的風格非常迷人,以墨為主要媒素。他的色彩灰暗,構圖細膩,將所有細節都融合進圖畫。整體看來不至於凌亂,但仔細看又會大為讚賞。不過由於配色大多昏暗,有種莫名的陰沉之感,彷彿畫中本身就帶點憂鬱、悲傷、悽涼的氣息。即使出現較為明亮的色彩,通常也只是那短短幾點,彷彿想點綴起畫面,卻使整體更顯得陰暗。就像古人們聲聲哀嘆的詩文。
  
  然後,來到「美麗‧心‧視界-簡立德油畫創作展」。她的創作之於我,比較偏向抽象的範疇。她的筆調十分粗獷,時常看到大大的筆觸橫過畫面。眾多配色組合起來,形成了幾何圖形、稜角、點、以及曲線等等。遠看,有時可看出畫面所描繪的景物;但真要思考,卻又不曉得究竟在畫什麼。我想,她的畫或許並非走馬看花所能體會。
  
  終於來到「林倖安˙林芸蓁雙人展」。這個展令我十分慶幸,今天決定來到了文化中心。
  
  在入口的介紹上,林倖安就特別說了她喜歡動物畫作,對生物深有情感的我,立即便提起了興趣。而後,的確沒令人失望。
  
  她的畫作帶著一股若有似無的中國氣息。在一些構圖上,都令人感覺到國畫的「意象」、典雅、以及詩文的幽然;但是卻又不同於傳統的國畫,在描繪上有著相當的彈性。畫作中的動物、植物們相當擬真,就像素描那般,令你相信那兒真存在這生物。然而不只是擬真,整體的構圖、配色更挾入了一種跳脫真實、更接近想像及感情層面的意境,畫景亦畫情,畫情亦畫心。動物在畫作中遊動,游入了畫家的世界中。
  
  她使用的是「礦物顏料」,因此色澤非常特別,有時甚至會閃出星芒似的點點白光。裡頭的深藍特別美麗,不像天,反似深邃的海洋;當我凝望著最暗沉的底色,就像沉到最深的海底。這種色彩,相機絲毫模擬不出來。一旁的宣傳卡片也印了她的畫,卻失色太多太多。
  
  照理說,是應該挑一幅最喜歡的出來講。但仔細想了想,竟然想不出自己最喜歡哪幅畫,只曉得每幅都好漂亮,好美,其瞬間靜謐的觸感令人著迷。所以暫且不詳細描述了,還是有機會觀賞一次來得爽快。
  
  前面二處,我都沒在觀眾簽到本上動筆;但此時我懷著崇敬的心,寫下自己的名字──是筆名,但無傷大雅。
  
  至於林芸蓁,可惜排在後面才觀賞到,因此在相較之下沒那麼喜愛。她描繪的是都市,一些較不光鮮亮麗的角落。例如被遺忘的舊屋、例如蕭索的僅有綠地等等。我自己的解讀中,她的畫作總帶點對都市的譴責。她在一些部分刻意不處理光影,使色彩平平一片,頗耐人尋味。
  
  觀賞到此,藝廊結束。
  
  看看時間也差不多,我便離開文化中心,到校門口等朋友去了。至於有沒有等到,答案是沒有,但似乎不是沒那麼重要了。
  

下面是卡片。左為林倖安,右為林芸蓁。
(點開可看大圖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